
剧坊轩讯 6月13日,匈牙利导( dǎo)演、编剧伊尔蒂科·茵叶蒂( dì)(Ildikó Enyedi)做客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 yǐng)节电影学堂。本场活动由( yóu)导演郑大圣担任特邀主( zhǔ)持。
茵叶蒂是匈牙利最知( zhī)名的电影导演之一,2017年她( tā)自编自导的电影《肉与灵( líng)》,获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jié)金熊奖和第90届奥斯卡金( jīn)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2020年( nián),她自编自导的剧情电影( yǐng)《吾妻之话》,入围第74届戛纳( nà)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茵叶( yè)蒂曾任多个国际电影节( jié)评委,2018年曾受邀担任上海( hǎi)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 jìng)赛单元评委,2021年担任第71届( jiè)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评( píng)审团成员,2023年担任戛纳电( diàn)影节短片竞赛单元评委( wěi)会主席。
电影学堂上,在被( bèi)问及如何处理艺术与市( shì)场、个人表达与商业运作( zuò)之间的关系时,茵叶蒂说( shuō),作为一个电影人,在拍电( diàn)影和把电影呈现给观众( zhòng)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人( rén)在迫切地呐喊,希望别的( de)人能听到”。因此,如果导演( yǎn)坚信自己要通过电影来( lái)做自我表达,那就一定要( yào)用心地表达好,让它能够( gòu)被人听懂、看懂。
【表达】
“不要( yào)质疑自己表达的东西没( méi)有人喜欢”
茵叶蒂于1979年执( zhí)导个人首部短片进入影( yǐng)坛,1989年自编自导个人首部( bù)长片《我的二十世纪》,即获( huò)得第42届戛纳电影节金摄( shè)影机奖,并入选匈牙利电( diàn)影史上12部最佳影片之一( yī)。
在谈到《我的二十世纪》的( de)创意来源时,茵叶蒂说,自( zì)己的拍摄不是先从故事( shì)开始,正相反,一般都是在( zài)电影最后,或者拍摄到最( zuì)后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 de)故事。她的拍摄灵感来自( zì)于自己心中“很多紧急棘( jí)手的问题”。比如在拍《我的( de)二十世纪》时,作为一个年( nián)轻电影人,她想展现很多( duō)自己脑海当中的问号,关( guān)于艺术、关于人类现状、关( guān)于人的历史等等。她从这( zhè)些问题起步去寻找故事( shì),就像海绵一样把所有问( wèn)题吸收进来,再通过电影( yǐng)呈现给观众。有些作品则( zé)从一段音乐中汲取灵感( gǎn),比如《魔术师西蒙的爱情( qíng)》当中就有很多音乐剧的( de)成分。

像年轻时的茵叶蒂( dì)一样,现在很多年轻导演( yǎn)也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 de)愿望,但如果观众不买单( dān)怎么办?市场和观众的需( xū)求,要纳入导演的考量范( fàn)围吗?茵叶蒂坦言,这不是( shì)一个容易平衡的问题,她( tā)本人并不建议年轻人去( qù)找这样的平衡。“一定要好( hǎo)好地表达自己,确保良好( hǎo)地运用了电影这个工具( jù)来表达你的东西。但是千( qiān)万不要质疑自己表达的( de)东西没有人喜欢,你应该( gāi)相信自己的信念,否则的( de)话,谁都不会信服你的作( zuò)品,因为你连自己都不能( néng)说服。”
茵叶蒂说,在拍摄《我( wǒ)的二十世纪》的过程中自( zì)己就“饱受折磨”,但从未质( zhì)疑过自己能不能拍出来( lái)。当然,“不取悦他人”并不意( yì)味着完全的自我,导演有( yǒu)必要在电影中把所有的( de)“点”说清楚,将自己的信念( niàn)真切地通过电影传递出( chū)去,然后等待观众接收这( zhè)些信息。
【团队】
“所有人放到( dào)一起,来保证一致性的实( shí)现”
从入行时的短片开始( shǐ),茵叶蒂的作品就表现出( chū)了浓郁的诗意,对光影和( hé)构图的处理也迥然异于( yú)其他导演。这也是现场主( zhǔ)持人、导演郑大圣特别感( gǎn)兴趣的问题:如何持之以( yǐ)恒地保持这种强烈的个( gè)人风格?
茵叶蒂解释说,从( cóng)拍第一部长片开始,自己( jǐ)就致力于寻找一位“没有( yǒu)风格的摄影师”合作。当然( rán),这里的“没有风格”,指的是( shì)专注于拍摄技术,愿意与( yǔ)导演一起找到某种恰当( dāng)的呈现方式,而不是过分( fēn)强调摄影师的自我表达( dá)。在茵叶蒂看来,每个电影( yǐng)项目首先要保证一致性( xìng)和连续性,“我觉得最重要( yào)的一点,包括我们的制片( piàn)人、合作者,甚至司机,要把( bǎ)他们放到一起,来保证一( yī)致性的实现”,在一致性这( zhè)个大前提下,可以保留一( yī)定的灵活性。

茵叶蒂特别( bié)强调,自己并不是一位“独( dú)裁型”的导演,比如在要求( qiú)摄影师进入到自己领域( yù)的同时,她也会稍微试探( tàn)性地进入到摄影师的领( lǐng)域。茵叶蒂的前三部长片( piàn)都由同一位摄影师掌镜( jìng),茵叶蒂后来到匈牙利的( de)电影学院教书,这位摄影( yǐng)师还成了她教学上的合( hé)作伙伴。因为这样的工作( zuò)态度,茵叶蒂拥有了相对( duì)稳定的合作班底,包括摄( shè)影师、剪辑师、美术指导等( děng),都有过多次合作。她笑言( yán),自己不太喜欢那种咄咄( duō)逼人的合作伙伴,更希望( wàng)和伙伴们密切合作,相互( hù)之间以尊重为主。
强烈而( ér)持续的个人风格,还源于( yú)茵叶蒂在面对资方时所( suǒ)坚持的导演掌控力。在被( bèi)问及如何面对商业介入( rù)、带资进组等问题时,茵叶( yè)蒂表示,每次接一个项目( mù),她都要确保导演对选角( jiǎo)、剪辑、镜头有百分之百的( de)控制权,否则宁可不接项( xiàng)目。当然,她也会关注电影( yǐng)制作的预算,尽量不会超( chāo)支,不让制片人为难,“我很( hěn)负责、很认真的,因为我非( fēi)常感激他们让我执镜,给( gěi)我控制权。不过在预算之( zhī)内,一切都是由我说了算( suàn)。”
【演员】
“需要保持真我感,不( bù)要太装”
这样的团队合作( zuò)能力,同样表现在与演员( yuán)们的合作上。茵叶蒂称,自( zì)己把演员看成合作伙伴( bàn),会试图去理解不同演员( yuán)具体的工作方式,看看他( tā)们的舒适区在哪里,有没( méi)有可能在现场“进一步打( dǎ)开”,呈现出一些特殊的东( dōng)西。“导演不是高高在上的( de)大家长,不是魔法师,不会( huì)一挥魔棒他们就像小孩( hái)一样乖乖听话。”
2017年的《肉与( yǔ)灵》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 de)茵叶蒂的作品之一。片中( zhōng)故事发生在一个屠宰场( chǎng),财务总监安德左手残疾( jí),性格怪异,没想到新来的( de)质检员玛利亚也是个自( zì)闭的姑娘,两个人每晚还( hái)做着相同的梦。影片打破( pò)了一见钟情的老梗,呈现( xiàn)了两个性格古怪的人之( zhī)间笨拙、荒诞的爱情故事( shì)。

茵叶蒂特别介绍说,《肉与( yǔ)灵》的男女主演都非常特( tè)别。安德的扮演者其实是( shì)匈牙利一家出版公司的( de)总监,之前从未演过电影( yǐng),最初是跟团队一起选角( jiǎo)的,误打误撞成了男主角( jiǎo)。这个角色需要强大的银( yín)幕存在感,茵叶蒂希望能( néng)把这点给诱导出来,而男( nán)演员也非常聪明地理解( jiě)和完成了导演的意图。
玛( mǎ)利亚的扮演者则是位优( yōu)秀的舞台剧演员,《肉与灵( líng)》是她首次在大银幕上担( dān)任主演。茵叶蒂笑言,女演( yǎn)员本人非常坚决果断,每( měi)次见面总是身着盛装,跟( gēn)片中害羞的玛利亚截然( rán)不同。那么导演的工作,就( jiù)是引导女演员在自己内( nèi)心找到那个玛利亚。茵叶( yè)蒂做了很多尝试,她送给( gěi)女演员一双训练鞋,这双( shuāng)鞋有点小高跟,穿起来走( zǒu)路就显得有点笨拙,而这( zhè)种笨拙正是出演玛利亚( yà)所需要的,女演员由此一( yī)点点接近玛利亚。有了男( nán)女主演各自对角色的理( lǐ)解和贴近,这部片子拍起( qǐ)来就非常“丝滑”。这正是茵( yīn)叶蒂对演员最关键的要( yào)求,呈现在大银幕上的每( měi)个角色,“其实都需要保持( chí)真我感,不要太装”。